经典与范式:平城实力和云冈时代 -尊龙官方网站

排队时间  0分钟
50记录45想去

时间2023年7月1日 - 11月8日 9:00 - 21:00
提前30分钟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址苏州市吴中区澹台街9号
展厅吴文化博物馆(第一特展厅)
费用free(需预约)

本次展览将呈现来自云冈石窟的石刻造像,结合北魏时期的陶砖陶俑、玻璃钵、碑刻及复制壁画等文物,探索云冈对北方中原地区石窟造像的影响,尝试讲述「云冈模式」如何成为中国佛教艺术的经典审美范式。

公元398年至494年,北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史称「平城时代」。北魏统治者积极仿效中原制度,推动了游牧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一进程也体现在云冈石窟的佛教造像之中。

石窟艺术的「云冈模式」由考古学家宿白提出,是对我国淮河以北早期石窟进行研究分期的标准尺度。宿白将云冈石窟分为三期:460-470年的昙曜五窟,是平城僧俗工匠在云冈创造的新模式;471-494年,造像风格迅速汉化,造像故事题材增多,佛像面容清秀,具有汉式「褒衣博带」的特征;494-524年,石窟窟室式样急剧变化,装饰出现不少新样式,个体造像更为清秀。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模式」与「云冈文化」既是佛教造像的中国经典,也是文化传承的中国典范。北魏之后,东西魏、北齐、北周开凿了数量可观的中小型石窟,在承袭「云冈」风格的基础上,更加博取众长,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石窟艺术源流之地。

部分展品

平国候韩弩真妻碑,北魏



玻璃钵,北魏,2002年大同迎宾大道北魏墓群出土



甲骑具装俑,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



佛头像,北魏,2018年云冈石窟附近出土



交脚菩萨像,北魏,1991年云冈石窟窟前采集



天宫伎乐,北魏,2018年云冈石窟附近出土



佛立像,东魏,定县出土



石雕坐佛像,北魏正光二年(521年),1957年沁县南涅水出土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尊龙官方网站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

103张照片
14条评论
吉吉
宛若梦幻,难得的还没去过的石窟
shuangque
很多裸展!
zhaoyang77273
#好展# 苏州吴中博的云冈石窟展是一个追求“学术性”的展览,一个目标与过去几年追求视觉冲击力效果的云冈展有很大区隔的展览 “平城时代”、“创造经典”、“成为范式”三个单元都应该带着宿白先生的“云冈模式”(《平城实力的集聚和“云冈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一文来边读边看(展)。很显然,展览的标题前半部分平城实力就来源于此 宿白先生提出以考古类型学的方法研究佛教石窟艺术,他自己先后在1986年提出凉州模式和1987年提出云冈模式。虽然表述时间为40年前,宿白先生对于云冈石窟巨大影响的总体判断依然非常准确并具备指向性 展览题目的“经典”就是模式中的完整内容体系,而“范式”是主导地位和影响的体现 第一遍走下来,云冈石窟讲的非常清晰。但云冈模式似乎仍然需要摸索怎样展览的更让观众快速、有兴趣的阅读 平城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对云冈石窟的影响非常大。云冈石窟的盛衰发展变化的源头在平城的社会圈和朝廷。宿白先生云冈模式论文的开篇也在详细列举北魏长期强制向国都平城聚集人力、物力。展览自然从平城进行展开——第一部分:“平城时代” 我理解:“范式是指在一个时期内共同的认知体系和制作规范”。范式的讨论可以作为云冈对外产生了哪些影响的讨论基础,但首先要了解云冈石窟,全方位的了解。第二部分:“创造经典”就起到了这样的角色 展厅对昙曜五窟(460-470),即16-20窟作了一个单独的子单元——新模式(当然现场感觉更直接的是在用穹庐),有考古视角的背景板,还做了一面数字墙,数字化投屏给你展示一般游客无法入内的石窟内场景。第一遍看过,还是非常吸睛 云冈二期(471-494)也占了一个子章节,用殿堂来点题。非常形象,但就是这个部分有点气场不足。各窟介绍也不详实两个子章节(云冈一期、云冈二期)中间是个公共区。在这里把考古发现分成了三类:20窟窟前考古发现,云冈窟前考古发现,以及云冈附近考古发现(包括鲁班窑等等) 这个展的学术性体现在每一块展板背后都是有一篇学术论文打底。比如云冈一二三期的对比。也比如千佛,背后大概率是云冈石窟中晚期尖楣圆拱龛千佛一文。展板按佛龛、佛像两部分标型定式,非常清晰。像千佛这样的细节其实在石窟内是常常忽略的(真的不像另外一部分飞天,多少还会抓住你的视线),这样特别拿出来可以让你注意之前忽略的细节。这是这个展很加分的部分。但千佛的选择,除了一块可能是二期的外,几乎全部是云冈三期的千佛,而且展板上没有做出区隔,似乎讲了半天,但文物上你对应不上去 展厅这部分的最后其实很轻巧的带了一个问题——云冈与龙门的关系,即何者影响何者的问题。宿白先生有明确的回答,那就是云冈影响了龙门。展览也是这样表述 孝文帝迁都洛阳,龙门石窟兴起,云冈三期主要集中在第20窟以西的西部地区,这一时期的石窟窟室式样急剧变化,事实上与洛阳龙门趋于相似此外平城与洛阳之间的频繁交流的直接成果就是平洛沿线上建设了数量可观的中小型石窟。从理论上来说,由于龙门石窟主要是在云冈影响下兴起的,所以平洛沿线上石窟总体上都可以看作云冈影响下的产物。展览的第三部分“成为范式”的就是希望观众看到这些受到云冈模式影响的结果 宿白先生与长广敏雄在上世纪80年代的“模式论”与“样式论”之辨,其实是不同学科背景下对石窟研究本体地位与观看性质的分歧。随着样式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信仰与礼仪规制下宗教视觉空间的再现的维度,比如最近极其流行的巫鸿的《空间的敦煌》,“模式”与“样式”似乎又重新被翻起而本次模式展览提出的“范式”可能恰恰是最适合平衡这两个词的......
附近的展览
附近的展馆
© 2015 - 2024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