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广州三年展的主题为「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取自美国工程师 vannevar bush 1945年在《大西洋月刊》发表的一篇文章《as we may think》。基于当时的科技研究前沿和应用情况,他设想了一批可能出现的未来设备,预见了电脑、互联网、搜索引擎等科技的诞生,这些构成了信息技术时代的基础。
本届广州三年展分为文献展和主题展,文献展将全面回顾过去五届「广州三年展」的历史发展和学术脉络,主题展则邀请来自全球15个国家与地区的近50组/位艺术家参展,分三部分阐述人类和非人类、生物和机器、现实和虚拟之间互相渗透与交织的巨大网络,从而在一种新的生态语境和社会场景中认识世界和未来。
第一部分——「叠加:数字中的艺术」主题展
这部分将通过杨健(中国)、harun farocki(德国)、delia jürgens(德国)、bernd lintermann & peter weibel(德国/乌克兰)等艺术家的作品,回顾迄今为止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史,提出关于数字基础设施的见解,展现数字对当代的渗透,预测未来数字技术的情景。
《you r code》,bernd lintermann & peter weibel,互动装置,2017年
《未来一秒即来》,delia jürgens,物化艺术作品,2018年
第二部分——「同类演化」主题展
这部分将技术的发明与干预带到伦理层面的探究上,将观察和研究主体延伸到非人类的生命,倡导人类与非人类共同的起源和共同的进化轨迹,以及生物政治的新视野。参展艺术家包括 melanie bonajo(荷兰)、simone c. niquille(荷兰/瑞士)、arvid jense & marie caye(荷兰/法国)、charlotte jarvis(英国)等。
《前进 vs 落日》,melanie bonajo,2017年
《音乐领域》,charlotte jarvis,2017年
第三部分——「机器不孤单」主题展
这部分展览在全球范围内开启三段旅程:2018年夏季率先在上海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启动,接着在冬季巡展至克罗地亚萨格勒布(zagreb)当代艺术博物馆,最终在广州美术馆呈现。每个巡展都扎根于当地环境与广阔的视野,创造出机器与周遭环境的相互联系,践行了三种生态学。
本展进一步将主题概念延伸到非生命领域和客观世界中,从文化与自然、技术与心理层面,在后人类的共生形态(posthuman symbiosis)背景中,提出对现代性、自由和解放等议题的反思。展品创作者包括陆平原(中国)、dorian gaudin(法国/美国)、jon kessler(美国)、gilberto esparza(墨西哥)等。
《想念你》,dorian gaudin,装置,2016年
《爱情考古-1》与《洞穴革命》,陆平原
jon kessler 作品
© idaily media 尊龙官方网站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