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围绕敦煌壁画、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与文献三个方面展开,重点呈现莫高窟第275窟复原模型,结合张大千、常书鸿等艺术家的敦煌壁画临摹作品,带领参观者探索敦煌石窟艺术跨越时空的魅力,致敬敦煌守护者们的崇高精神。
275窟建成于公元5世纪中期,是莫高窟现存最早的带有壁画和雕塑的洞窟之一,在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上都具有明显的西域风格。这座洞窟形制独特,为纵长方型盝顶殿堂窟,宽3.4米、深5.8米、高4.1米,可满足坐禅僧人与供养人进行禅观、修行和供养的需求。
莫高窟第275窟内景
第275窟的主尊为交脚弥勒菩萨,高3.34米,神情庄重凝静,肩宽胸平,体态健硕,右手置膝作与愿印,左手已残,双足相交,端坐在方形双狮座上。洞窟四壁绘有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菩萨、供养人等图案,窟顶中央绘制平棋图案,四坡为宋画飞天和千佛。
20世纪以来,以张大千、常书鸿等为代表的艺术家与学者先后到访敦煌,临摹石窟壁画杰作,一方面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新的灵感,另一方面也有力促进了敦煌石窟的推广、研究与保护。本次展出的临摹壁画涉及故事画、经变画、尊像画、供养人像、装饰图案等各种类型,涵盖复原临摹、现状临摹、整理临摹等不同技法,参观者得以从中感受敦煌石窟壁画独特的艺术生命力。
部分展品:
《临摹北魏萨埵舍身饲虎》,常书鸿,1944年
《临摹北周萨埵太子本生之狩猎图》,段文杰,1948年
《临摹盛唐都督夫人礼佛图》,赵俊荣、段文杰,1983年
《翠竹幽禽图》,张大千,1947年
《敦煌四月初八庙会》,常书鸿,1954年
《三危山的傍晚》,常书鸿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尊龙官方网站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